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成为我自己

作者:丁元   2019-10-09   1177次阅读   2个赞

ab438cc62675a643754f348c5251a008.jpg 

  有一些人的高智商、懂事、和强大的思维逻辑,其实是被逼出来的。并且,这些在他们成年后,往往会成为导致他们不幸福的一个主要原因。在整个童年里,对每个小孩子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尽各种尝试和努力,以保持他自己内在心理状态的平衡。 在充满各种挫折和困境的现实生活中,他需要发展出各种各样的防御机制,形成各种各样的认知信念,各种对客观现象的解释,以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心理上舒适的状态。

  比如一个男孩小时候总是被家人忽视,这一情景会让他感觉很不舒服,他需要一个理由来解释这个现象。他最终可能会形成类似于这些的认识:比如我是不值得被爱的、或是人间不存在真正的爱、我不需要家人的爱等。

  通过形成这些结论,这个现实情境他就有了一个可以去理解的解释,这件事情对他而言就会是“确定”的、被“解决”的了。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就可以对再得到家人的爱而绝望,再次被家人忽视的时候,就能够对此彻底放弃努力了;认为自己不需要家人的爱,就能够获得一种“我很强大”的感觉,再次被家人忽视时,就可以压抑住内心的渴望和不舒服的感觉。

c5b11f06584b5ce987365736ed59c78a.jpg 

  如果我们在早年时期能够获得来自父母的恰到好处的爱,所导致的一个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我们会一直是在做自己。因为外界环境没有给我们带来过度的挫折或创伤,所以我们不需要通过发展各种防御手段来保持内心平衡。

  多数时候我们都是活在“现实生活”中,获得了充分的生活体验的同时,我们的这种“内外合一”的真实状态,也能够令我们从外界获得真实的反馈,从而很好的去成长。

  但如果一个人他早年受到的创伤或挫折太多,由此所导致的一个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这个人会想的很多。他会比同龄人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思考人生,自我分析,和自我反省上面。因为他受到的这些挫折和问题都是的确需要去解决的,他不得不花费时间来处理这些事情。

  当别的“健康”的孩子愉快的在外面跑着玩时,他得思考妈妈总是打骂他,他应该怎么办别的孩子在打篮球时,他在分析自己这种这么强烈的悲伤是怎么回事;别的孩子在睡觉休息时,他要想着怎样才能度过令人恐惧的明天。

  因为小的时候,生命中充满的多数、甚至绝大多数的事件都是负性的。所以他根本从来没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是“负性导向”的思维——他永远都在关注有哪些“问题”,而从来没想过怎样获得更多的“幸福”,怎样更好的享受当下这一刻。

dc8ad47c54badb84db8ca606bbd101e0.jpg 

  在对人类的幸福感研究中,一个最基础的幸福逻辑是:幸福是一种主动地选择。人的注意力具有“增值”的功能。你关注幸福,就能获得更多的幸福;你关注问题,就会获得更多的问题。

  所以这种早年生存环境下所导致的“负性导向”的思维,在根本上就导致了这类人的人生幸福感会更低。甚至可能一直以来他的幸福感都是—— 0 。因为他一直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下疲于奔命,而从来都没有时间、也不会去享受幸福。

  为什么说这类人“不会”享受幸福呢?其实也可以说,就算他很努力的想要感受幸福,也很可能他仍旧无法感受到。因为他其实一直和“自己”是分离的。不仅是感受幸福,甚至是感受痛苦,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是:这是我们的“真实感受”。这个“真实”很难解释。如果非要比喻一下的话,我想把真实比喻为是“本能”。就是你自然而然的、不假思索的产生的感受和体验。

  但早年成长环境不安全的人,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去发现并满足自己的真实感受。因为对他们来说,“生存”才是第一位的,他首先要考虑的是怎样应对各种不好的现实情况,怎样获得内心的平衡,所以他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满足自己的需求。

  也正因此,他不知不觉间形成了一种十分“功利”的思维方式。这种功利的本质是对万事万物的“逻辑化”理解,而完全的缺乏真实的“感受性”的认知。这句话可能写的有些奇怪,但我想如果是属于我们这篇文章所描写的那类人,可能会对上面这句话非常的感同身受。因为这种“功利性”的思维方式实质上早已将他的情感也给“逻辑化”了。因为频繁的自我分析、自我内省,“感受”在他的世界里已经成为了一个“客观对象”。他不知不觉间形成的习惯是:将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作为“理性”的存在去思考。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他体验不到幸福、很多时候也处理不好痛苦情绪的原因。他的感受能力已经被逻辑给压制的僵化了。他不知道什么是自然而然的对于幸福的享受。

  当他处于幸福的情境中时,他很快又会习惯性的从感受中跳出来审视自己,然而一旦当他意识到“我现在的感觉是幸福”的时候,他就已经不是在“体验”幸福了。痛苦情绪的疏解,通常需要的是深刻的自我理解和自我接纳。但对他来说,痛苦也只是一个需要去“解决”的问题。他会程式化的思考和分析:导致我痛苦的原因是什么,处理这种痛苦的步骤有哪些?

  他可能一直都没有理解到:痛苦并不一定是“问题”,也并不一定需要被马上“解决”。痛苦是他自己在真实的情境下所产生的自然反应,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先了解自己怎么了。

e7809596658ee8f4e4312669ed172594.jpg

  我觉得其实绝大多数出生于不幸的原生家庭中,且能活过10岁的人都是很棒的英雄。因为作为一个懵懂无知、对这个世界认识是一片空白的婴儿,你能够在充满了挫折和创伤的情境中想出那么多的办法和方式来让自己坚强的适应生活,这真的很了不起。

  问题只在于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在我们逐渐离开自己的原生成长环境的时候告诉我们:

  在你过去的十几年里你做的真的很不错。我看到一个聪明的、有想法的孩子是如何在那样糟糕的环境里生存下来的。但是你即将进入的这个更大的世界,它和你的原生成长环境一点儿都不一样。它更大,更宽广,充满了更多的机遇和风险。 

  最重要的是,你过去在那个糟糕的环境里一直使用的自我保护的方法,在这个更大的世界里已经不适用了。因为这个更大的世界比过去那个糟糕的环境更加的安全,你可以不用再那么紧张,而是可以放松的去享受你所拥有的,而不用提心吊胆、不停思考着如何应对每一天。所以你可以将自己当成一个新的“婴儿”一样,尝试着在这个新的环境里开始学习如何生活。

  过去的成长环境是你无法选择的,它的任务只是令你成长到现在,令你拥有成熟的智慧和见识。接下来才是你自己主动选择的人生的开始。在这一刻起你才开始学习怎样拥有你自己的生活。

  当然我很清楚,过去令你形成的这些思维习惯和防御方式早已成为了你本能式的反应,所以对你而言最重要的是先从过去的防御方式中停下来,你得先学会像一个婴儿那样重新去观察生活。唯一的区别是你已经有了一遭的生活体验,而且你也有比婴儿更高的智力和思维。所以你能够对生活产生更全面、更真实的认识。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局限在一个扭曲的、糟糕的生存环境中。

  在糟糕的生存环境中发展出高智商作为自我保护方式的只是一部分的人。其实在任何不幸的成长环境中长大的人,都必然有着各种各样的“极端”的自我保护的手段,有的是形成畏缩的性格,有的是表现的对一切都不在乎,有的是选择各种自我放纵。

5e1be4105026d137b2cd019c5323844e.jpg 

  我想说的是,人生是艰难的。接受生活的真相也是艰难的。我无法给出一个能令所有人都幸福的方案,但我越来越觉得、也在冥冥之中越来越相信这一点:人终究都是要成为他自己的。

  世上有好几十亿的人,每个人的性格,长相,想法,高矮胖瘦等都是不同的,所以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有时候不妨让自己站在一个更大的视角上来看一看,可能你就会发现,做独一无二的自己,也许就是幸福的本质、和这一生存在的意义。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2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