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41天 —绫濑水泥杀人案犯罪心理解析

作者:刘梦   2018-09-10   3799次阅读   2个赞

  我们下意识回避阴暗的事件,却无法否认其存在的现实。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偏爱这些故事,它们往往能反应社会的症结,以及更深层的人性,之所谓“罪恶的心理学竟让我们可以窥见自己的真实本性”。

  人类如果没有创造文明和道德的能力,恐怕会是地球上最糟糕的生物。人性必须加以束缚,人类才能延续,所幸先祖们已认识到这点。心理学家罗洛梅在《爱与意志》中提出“原始生命力”一说,认为人性生来善恶兼具,创造与破坏同在,关怀与残酷共存。而荣格著名的“阴影理论”也讲述了人类本质上无法消除的野蛮,文明改善野蛮,但不可推翻和消除野蛮。

  野兽服从天性的支配,人类对于本能既有服从,也有压抑和超越。而人性的复杂之处莫不在于对立两极的矛盾统一。能够走得越高,就可能沉得更深,对更大的善产生敏感时,会具有产生更大恶的潜能,贤者也会心怀私欲,魔鬼也能使用圣典。任何时候,不能轻视人性的阴影。

  于是我们会思考,绫濑水泥杀人案的受害者古田顺子,她在自己被拘禁的初期,是否低估了几位少年身上的“阴影”。

  1988年11月25日,顺子被少年A、B、C拘禁在少年C家中二楼,而后D、E、F加入。( C的父亲在外地,家里只有C的母亲和哥哥G。E、F参与了轮奸,G为受害者提供食物)30日,C的母亲首度看见顺子,叫C赶快让她回家。当然,母亲的话毫无力度。一周后,C的母亲发现顺子仍在,直接让她回家。而在这期间,少年们让顺子平均五天与家里通电话3次,说是自己离家出走,不要报警,顺子的父母由此相信。而后,少年们开始疯狂轮奸和性凌辱顺子,当顺子晕倒,便将她的头按到水里,待她清醒后继续。这期间,少年们轮流看管顺子,直到12月初某日下午,顺子趁少年们补觉时来到1楼客厅,打电话准备报警,却被睡在附近的A发现。在此之后,虐待的方式变本加厉了。

  从以上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几个阶段。1.顺子被拘禁的前五天。2.第五天到第十二天。3.第十二天之后。据资料显示,在前两个时段,顺子虽遭受轮奸,但尚未失去行动能力,而她也并未出现斯德哥尔摩综合征。那么,在初期顺子为何没有抓住可能逃脱的机会,继续行动?

  通过顺子在前十二天的反应和十二天之后找机会报警的行为,可推测分析出她当时的几种心理状态。

  第一、顺子的确低估了少年们的“恶”。她认为少年们的群体行为是偶发的,只会局限于轮奸和性凌辱,当他们发泄完之后,就会收手。

  第二、伴随侥幸心理同时出现的是对逃脱成功或失败可能导致的后果的焦虑和恐惧。顺子明白这群不良少年是附近的“流氓”,如果成功逃脱,报警或不报警都有可能遭到报复,如果失败,可能会遭到更残酷的虐待。

  第三、据案件发生之后的调查显示,顺子为独生女,父亲是工厂业务经理,母亲是全职太太。而顺子曾被认为是“不良少女”,与社会混混有一些接触,父母对其缺乏关心,因此当顺子被迫打电话说离家出走时,父母也没有继续寻找。在顺子原生家庭中父母对她的忽视,是她出现青春期叛逆的原因之一,希望用特异方式获得家人关注。所以,当她被囚禁初期,她寄希望于父母的主动寻找和外界帮助,潜意识中有强烈的“渴望获救”,而未出现“奋力自救”。直到状况越来越糟,再想要自救时已无能为力。

  但受害者就是受害者。无论顺子是优等生还是叛逆少女,都不能成为少年们虐杀她的理由。那些残忍的恶魔,也曾是襁褓里天使般可爱的婴儿。从最初的轮奸和性凌辱发展至后期的残暴虐待,直到最终用水泥将顺子的尸体封入汽油桶中,几位少年的罪行令人在颤栗中思索,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残害一个少女?

  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些少年对古田顺子持续41天虐待致死案件的犯罪动机为,群体情绪发泄。而犯罪目的就是为了发泄和娱乐。问题的关键是,他们为什么会选择此种方式。

  我们很自然会想到少年们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的确,主犯A和其他从犯在这方面有一些相似之处。几人皆非独子,都于高中时期退学或休学。父母感情不和,经常口角,在成长过程中皆缺少父母照料及关爱, B、C的父母在他们小时离异及早亡。

  在这里我们可以分析出,由于几位少年的父母在早年对孩子的忽视,没能建立起依恋关系,在他们进入青春期之后,父母的影响已经很弱甚至趋近于零。且由于父母普遍表现出“惧怕”孩子的状态(A在家里对母亲拳打脚踢),对孩子出现的脱轨行为不敢发声,以否认和隔离的防御机制来应对,最终失去话语权。

  不过,孩子出现问题将所有责任都归咎于父母是片面的,并不是所有缺少关爱的孩子都会走向犯罪。在这个案件中,少年们包括古田顺子的父母虽有重大失职(C的母亲由于懦弱等原因没能采取有效措施,更对案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他们的父母本身均没有犯罪史,且都拥有正当职业。在案件发生后,父母们不断谢罪,变卖房产、打工赚钱给予受害者家属资金补偿。因此,在原生家庭之外,我们需要考虑到少年们个体人格中与生俱来的气质特征、社会环境、及群体心理因素。

  资料中显示,主犯少年A从小脾气暴躁。在构成人格的两部分中,气质为先天特征,性格为后天养成。气质是指一个人的脾气、秉性、反应速度快慢、灵活性水平,内外向倾向。虽无好坏之分,但会影响后天性格的形成,是整个人格中最基础和重要的部分,也是很难改变的方面。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指的就是个体人格中与生俱来的气质部分,而我们常说的偏内向和偏外向指的也是气质。

  少年A的暴躁很大程度由他的气质类型造成,而父母在他性格形成的关键期没有进行良性引导,未能协助他将自己的攻击性、冲动性导向社会允许的疏泄方式,结果很容易转向青少年期的品行障碍和反社会行为。但这里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少年A国中时学习柔道,并以特长生的身份进入高中。我们知道,竞技体育运动是人类释放攻击本能的合理渠道,对于脾气暴躁的A来说,也是一个有效的宣泄渠道,并且他也的确在柔道上取得优异成绩,在这时,A尚未成为不良少年,直到他进入高中,受到校园霸凌之后,情况急转直下。

  世界多数国家都存在校园霸凌,这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问题来探讨,在本文不做展开。我们能够知晓的是,一个经常遭受虐待的人很容易成为施虐狂。这里需要补充说明一点:几位少年在原生家庭中并未受到父母对他们身体上的暴力或虐待,但父母的冷漠与忽视相当于精神上的冷暴力,对于亲密关系而言,两种暴力都会对关系造成实质性伤害。父母没有给予少年们充足的人性化温暖和关怀,通常进行情感隔离,少年们也很容易采用“去生命化”的防御机制对其他人进行情感隔离,变得漠视生命。

  尤其当攻击性水平比较高的少年A受到欺压和挫折时,积聚的怨气如果不经疏导,很容易用伤害攻击他人的方式宣泄出来。(可参考挫折-侵犯理论)。而由于存在群体性等级差异的校园环境较为特殊,少年A没有选择与心理上占据优势的学长团体对抗,而是转向母亲和校园外的弱势人群,并在退学后成立不良少年的组织,以领头者的身份,开展一些游离在法律边缘的行动。

  从犯B、C、D虽不是A组织的成员,但由于各种原因彼此结识,接触频繁。我们有时能从影视剧中看到,一群不良少年聚在一起,打架斗殴、抽烟喝酒、收保护费等场景,这尚在人们日常情感的接受范围之内。然而以A为首的少年们显然不满足于此,在顺子之前,他们已出现抢劫和强暴女性的犯罪行为。这里涉及到犯罪心理类型的演化问题,比如主犯A在不良组织中犯罪手段的进化,成为他日后开展更大恶行的前提等,但这不足以成为绫濑案形成的决定因素。

  在此,我们试着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群体行为的不可控性。

  第一,由于少年A在群体中的“领导”地位,让参与案件的其他少年出现权威服从的从众现象(参见米尔格兰姆的权威服从实验);

  第二,少年们经常在酒后对顺子施虐,群体情绪互相传染,且在迷醉状态下,行为人自我意识水平迅速下降,出现去个性化。在这种状态下,人性中残忍的一面会失去理智束缚,肆意爆发(很多大屠杀的参与者都是在这种状态下完成杀戮);

  第三,责任分散也是群体极易出现非理性行为的重要原因。当行为结果不需单个人来负责时,群体中的人就不会对结果有预估,于是更糟糕的事就会发生。

  所以,少年们最初将顺子拘禁,脑海中并没有设计出这42天里的种种残忍方式,所以此案的犯罪动机并未认定为预谋杀人,而是群体情绪发泄。直到少年们在监禁后期才意识到“可能有不好的结果发生”,于是在交织着压力、恐惧、想要及早结束等情绪的状态下,将罪恶进行到底,让“阴影”彻底吞噬了他们。

  也正是如此,我们看不到他们的反省。少年A和B在出狱后改名换姓,成年后继续犯罪;提供拘禁场所的少年C搬了家;少年D成为闭居症患者,或许是一丝良心的觉醒让他无法继续面对世界;而参与初期轮奸的E和F,一个成为送报员,一个曾在自己的网络日记上以说笑的口吻回忆这件事。

  日本为此案件修改了《少年法》,在以后的岁月中这个案件被不断提及,形成各种文学漫画及影视作品,提醒着后世的人。由于案件发生在日本,很多国人看到,会简单批判只有日本社会才会出如此变态之人。当然,我们也可以考虑到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发展导致的整体社会压抑,以及日本国民的两极型复杂的人格特征对此案涉入人的影响。(参考《菊与刀》)

  但人性深层的本质是相同的。2013年我国山东发生了性质类似的“消失的夫妻”案(《天网》栏目播出),还有其他国家,也不断发生着各种各样令人心痛的案件。

  在每个案件中,我们都能发现,没有任何单一因素能够导致最终结果,回避、愤怒或斥责并不能阻止下一次悲剧发生,我们需要查找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了解更完整的人性,从过往和当下获得更深层的认知,如此,那些案件中受害者的死,也具有了宝贵的意义。

  我们无法想象少女顺子在那41天中所遭受的磨难、痛苦和绝望,她以极端惨烈的方式离开了世界,却也让少年们的罪恶警醒着和平年代的人类,让真正关怀人类的人,在人类心灵这个巨大的迷宫中,又前进了一步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2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