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尚未拥有,就为失去而痛苦?你可能掉入了虚假拥有的陷阱

来源:壹点灵2020-06-28 17:121753

摘要:当我们拥有一样东西后,所有权就会形成一道情感的屏障,将我们包裹其中——我们会倾向于喜爱自己拥有的东西,并逐渐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其中。为什么我们会如此依恋?

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特别喜欢攒东西,特别珍惜用久了、坏了的旧物,比如旧衣服、旧书信、过去的CD……

前段时间,我有位老同学打算转手开了五年的两厢福特,换辆更宽敞的SUV。随着交易日的临近,他却越来越犹豫——这是他的第一辆车,一直很爱惜,他还开着这辆福特踏足过十多个城市

一想到这辆车会成为别人的座驾,他就情不自禁地伤感。虽然在旁人眼里,这只是一辆保养得还不错的二手车罢了。

为什么我们会如此依恋这些东西呢?

 

01 

这种心理上沉甸甸的感觉,可能是一种所有权依恋。

当我们拥有一样东西后,所有权就会形成一道情感的屏障,将我们包裹其中——我们会倾向于喜爱自己拥有的东西,并逐渐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其中。

有的时候,物品还会和某些记忆联系在一起,这时对物品的所有权依恋,也就指向了我们怀念的过往。

《怪诞行为学》中提到,很多人心中都藏着“所有权依恋”,它可以体现为三个非理性的小怪癖:

1. 迷恋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且总会高估它的价值

2. 将拥有的东西置换出去时,往往会忽略得到所带来的喜悦,而对失去感到恐惧和失落

3. 对自己珍视的所有物,会以为别人同样认可其价值,却忘记每个人看待事物有各自的角度

所有权依恋让我们对自己拥有的,多了许多旁人不能理解的羁绊。

有时候,我们对所有物的偏爱,可能都无关于它的物质价值。

并且,社会心理学家早就发现,当我们为一件事物投入的越多,将会越喜欢它。

就像我的一位铲屎官朋友,其实开始时,她并没那么疼爱自己的猫,还打算转让。

因为这原本是她和前任打算一起养的猫,却没想到,猫咪刚到一个礼拜,他们就分手了。

后来,她在闲鱼上聊了好几位有意向的买主,好不容易遇到一位聊得还不错的小姐姐,却介意它长了猫藓。

于是,她抱着猫咪去治,跑了好几趟医院,回家后每天给它抹药,为了方便上药,她还用自己的刮眉刀帮它剃了几处毛。

就这样精心照顾了快三个月,猫咪终于养好了,可我的朋友却舍不得转让了,一直留到现在。在几个月的陪伴里,这一人一猫之间,似乎有种独特的情感流动。

其实,我们往往忽略了,时间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隐形投入,共有的经历会让所有权依恋的

体验愈加强烈。

 

02

所有权依恋,不仅仅发生在拥有一样东西的时候。

甚至有的时候,对于我们并没有真正拥有的东西,只是“自以为拥有”的时候,也会存在这种非理性的依恋。

我有位朋友立曾志考上某985的研究生。很长一段时间里,他进出学校的图书馆自习,吃着那里的食堂,结交了一些学生朋友。备考的日子里,他觉得自己离目标非常的近,几乎开享受考上后的校园生活。

然而,他最终与理想失之交臂。

后来,他仓促地找了份工作,垂头丧气地生活,仿佛突然之间就成了一条没有梦想的咸鱼:

“我认命了,我再也不敢做梦了。”

可是在我看来,虚拟所有权才是他噩梦的缔造者

他过早地将自己当做理想目标的拥有者,当现实剥夺了这个虚拟的身份,他就难以退回到原来的位置或许,如果他从未有过虚拟所有权带来的满足感,即使面临失败,他也能很快将目光转移到其他地方,发现更多的机会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又像是,当你喜欢上一个人,满脑子想的都是ta,还为了靠近ta、追上ta付出了许多努力。

你们的确共享了一些美好的记忆,一起吃饭,一起散步,谈笑风生,甚至在你的心中,已经开始想象拥抱的温度,就好像你已经拥有了这位恋人。

可是最终,对方还是拒绝了你,或者你发现ta开始和另一个人出双入对,你们只能退回到普通朋友的疏远距离,这种失落可能和分手一样疼痛。

如果说,我们对回不去的过往、错过的人,怀有一种所有权依恋,那么,这个还未拥有就已经失去的人,就成了虚拟所有权带给我们的一场梦。

而那些在情场游刃有余,不主动不拒绝的人,正是抓住了人们对虚拟所有权的维护心理——

他们用模糊的态度,给了追求者更强烈的虚拟所有权体验,让你忍不住想要付出更多,来保有这个自以为已经拥有的恋人身份。

所有权依恋,有时候可以让我们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这种“非理性”未必就要摒弃。

然而,当我们的心彻底被虚拟所有权占据,情况就转变了——

不再是我们试图去追求和拥有一样东西,而是变成,我们不得不付出一切代价得到那样东西,以此回避失去带来的痛苦。

更令人遗憾的是,如果因为失去而承受痛苦,至少留下了曾经拥有的回忆。可在虚拟所有权的感受中,我们明明从未真正拥有过,却好像失去了千万次,承受了这份本不该有的苦痛。

 

03

那么,要如何与心之所爱恰到好处地相处呢?

《怪诞行为学》的作者提到,我们可以怀有一种“非拥有心态”。

喜爱却不沉迷,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样才能更好的享受其中。

拥有会带来快乐和满足,但过多自以为的拥有、占有的欲望,却会成为痛苦的源头。

特别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人很难真正拥有另一个人,无论是父母和子女,还是亲密无间的伴侣。虚拟的拥有感会让人忍不住想要干涉和支配对方,当过多的期待得不到称心如意的回应,矛盾、误会、争吵就频频发生。

这时的我们可能忘了,无论我们有多珍视一个人,都只能得到ta部分的“所有权”——ta首先是被自己所拥有的,是一个自主的个体。

越是亲密的关系,越需要把握好“度”,维护好彼此的空间和自主性。

《断舍离》中的一句话,我记忆犹新:我们本来就有三种自由——放手的自由,保留的自由,还有取舍选择的自由。

无论是对于喜欢的物件,喜欢做的事,或者喜欢的人,愿我们都能成为自己情感的掌舵者,拥有主动选择爱与不爱的自由。

#害怕谈恋爱算不算病#你的身边有这样的人吗?他们明明有心仪的对象,可是每当对方特表现出好感,或是表达想要在一起的意愿时,他们却避之不及。

这样的人,有可能是性单恋患者。性单恋是一种情感障碍。他们渴望浪漫的恋爱关系,但不会真正地去实现和发展恋爱关系,害怕结果不好,害怕最后被抛弃。

就像顾城说的,“你不愿意种花,你说,我不愿意看见它一点点凋落。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的开始。”

为什么会有性单恋的存在?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回避依恋模式——对亲密关系的恐惧多于期待,害怕被抛弃,害怕受伤害。

回避型依恋人格的形成要追溯于婴儿时代,这些婴儿在和母亲的互动中,母亲让她们感受到母性是没有办法满足她们的依恋需求所以这希尔只好通过回避的心理,或行为来压抑和隔离自己的需求

尽管她们有着对爱的需求,却无法搭建将爱输送进心理的管道——无法接受母亲的爱,也无法接受他人的


凡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共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再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访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