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捡了个ipad,成了”easy girl”:网暴之下,处处皆是不堪

来源:壹点灵2021-04-08 10:321076

摘要:网络暴力事件,施暴的成本都是相当低的,但留给受害者的伤害却非常高。有时,尽管我们不是网暴的发起者,但不明就里时,人云亦云的一句留言,也有可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因为一张字条,大一男生被骂成“媚外女”。

  3月11日,某高校学生群中,一名学生发布了一则失物招领,称其在教室捡到了一台ipad,希望失主能够前来认领。

  本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事,但特殊之处在于,这则寻物启事用了中英双语。

  很快,网上就出现了一些阴阳怪气的言论,指责发布者“崇洋媚外”。

  还有人根据字条中的娟秀字体,断定其为女生,然后,直接将矛盾转移到了性别上。

  随着事件的发酵,参与到讨论中的人越来越多,各方言论也越来越变味,出现很多粗言秽语和偏激言论。

  在很多人口中,这名发布失物招领的大学生,已经成为了崇洋媚外、不知廉耻的easy girl。

  然后,最富戏剧性的反转,很快就来了,狠狠打了键盘侠们的脸。

  由于察觉到自己遭受了网暴,当事人作出了回应:自己是一名男生,之所以用英语,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因为ipad的系统语言为英语,还有诸如youtube之类的中国人不常用的应用,因此他推断失主有可能是外国留学生,用英语写启事,是与人方便。

  回应一出,那些骂得起劲,无限上纲上线的网友们突然销声匿迹,由于最基础的事实和键盘侠的想象截然相反,谣言不攻自破,那些洋洋自得、自诩洞察一切的留言,也就成了笑话。

  事情是终于结束了,但当中留给人的思考,依然耐人寻味。这起ipad招领事件,在短短时间内,可谓集齐了经典的网络暴力事件的几个要素:

  极小的线索或一面之词——网友的臆想加工——引发群体愤怒和网络暴力——出人意料的反转——键盘侠匿了匿了——当事人留下心理阴影,一地鸡毛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但凡是网络暴力事件,施暴的成本都是相当低的,但留给受害者的伤害却非常高。有时,尽管我们不是网暴的发起者,但不明就里时,人云亦云的一句留言,也有可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与其每次网暴和反转发生的时候,都去凑热闹,还不如思考,为什么我们的情绪,总是那么容易被网友的三言两语、以及明显经不起推敲的“证据”所操纵,在网暴的狂欢之中,我们有可能看到真正的事实吗?

  容易被网暴蒙蔽,其实是人性的弱点

  我最近在追一部电视剧,明明看得津津有味,但看到一篇全方位、多角度地批判这部电视剧的评论之后,我突然不想追下去了。

  为什么别人的意见,在某些时候,比自己的想法更有说服力?

  那是因为,了解别人观点,就是一个接受信息的过程,对方是主动的输出方,我们是被动的接收方,因此,心理上的落差就出来了,我们会有意无意地,找出一些认同对方的理由。

  尤其在网络中,当我们遇到一些从没听过、耸人听闻、情绪感染力极强的说法时,会第一时间陷入强烈的情绪中,几乎无条件信任,甚至会自动忽略当中的破绽。

  去年,有一起轰动一时的女大学生控告前男友“性侵”事件,当时所有人都被愤怒遮蔽了双眼,纷纷对男方进行人肉、网暴。殊不知,女方由此至终,没有任何实体证据,就连说法,也是漏洞百出,如果真的是8周大的胎儿被引产,根本不可能看见小手。

  但由于先入为主,又处在极度情绪化当中,人们只会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从而引发第二个关键元素:愤怒。

  很多争议大的网络事件,发酵到一定程度时,大家的关键点已经不在于事情本身了,而在于不顾一切地发泄愤怒。

  这并非错觉,很多人参与网暴,不是为了要分清谁对谁错,而是,找个由头骂人。

  愤怒,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舒缓压力和抑郁情绪的方式,这也是为一些“愤怒发泄室”能够大行其道的原因。

  在学生时代,班里总会有一个被全班人讨厌的同学,有一说一,这位同学真的如此可怕,浑身上下没有一点可取之处吗?

  当然不是,而是我们会主动创造出这位同学被讨厌的理由,从而心安理得地讨厌TA,发泄愤怒,获得安全感。

  回到网络中,道理一样,甚至因为大家都躲在屏幕后面,发泄起来更方便。网络暴力的源头,往往都很荒谬,比如一张双语字条,就推断别人“崇洋媚外”;

  一些无伤大雅的幽默,就推断别人“仇男”、“厌女”;

  个人的一面之词,就能令很多网友无条件相信,纷纷集结起来狙击另一名当事人。

  从情理来说,非常经不起推敲,但显然,令网友们作出上述举动的,并非情理,而是情绪,是网友们主动选择了相信,从而找到发泄情绪的理由。在围攻“人渣”的过程中,他们得到了权欲的满足,柴米油盐的压力,对工作生活的担忧和恐惧,也得到了暂时的消解,此刻,他们就是拥有别人生杀大权的王者。

  也许,这也是现在网上戾气深重,网暴越来越多的原因:人们的生活压力实在太大。

  但无论如何,为满足自己隐秘的欲望,而选择网暴别人,不问情由地对人处刑,是非常错误的。如果任由这种趋势发展,网络最终只会变成极端对立的修罗场,普通人无法得到清净和真相,也永远无法获得真正的成长。

  看清网络暴力的假面,不被一时的情绪所操控,理性上网,才是现代网民们应该修习的美德。

  如何分辨网络暴力

  网上的发言往往有很强的情绪,怎么分辨哪些是合理的评论,哪些是网暴,不然,网暴了别人都不知道,岂不是事与愿违?

  其实,分辨合理的发言和网暴,关键不在于字眼而是内在逻辑,下面,就从三个方面来聊聊它们的区别,方便小伙伴们自查自纠。

  (1)就事论事VS上纲上线

  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现实里,就事论事,都是最重要的美德之一。

  一个合理的讨论,所有的推论,都不会超出事件本身,更不会因为一些在特定时候发生的事情,就否定当事人的全部品德和价值;但在网暴之中,上纲上线非常常见,因为网暴者只想单纯发泄情绪。

  比如刚去世不久的张少华奶奶,她的儿子曾因为“不孝”,被人网暴。至于人们推定他不孝的理由,就是张少华奶奶生前的某张照片之中,她坐在轮椅上,但并没有儿子的踪影。

  一个合理的讨论应该是这样:他的儿子当时没在镜头里,可能是的确不在,也有可能是刚好走开了,或者躲避镜头,毕竟一个老人也不太可能独自推着轮椅出行,不也是得有人帮忙嘛?

  即使儿子真的不在,也不代表就是不孝,一时不在的原因太多了。

  但如果是网络暴力,就是这样的:不在镜头里,就是人不在,人不在,就是不孝!然后再想方设法找出其他“证据”,寻找不孝的蛛丝马迹,然后各种围攻接踵而至:张少华儿子对母亲不闻不问、啃老,等等。

  直到张少华奶奶去世前,还一直为儿子辟谣。

  看到一个言论,明明是很小的事情,结论却极度上纲上线,那大概率就是网络暴力,至少,也说明推论非常不严谨,这样,我们就要谨慎了。

  (2)合理怀疑VS无视证据

  网暴的另一个鲜明特征就是一面倒,无条件相信自以为正确的结论,忽略所有的疑点,就连客观证据,只要不符合自己的口味,就是“假的”。

  这一点上,最经典的案件,就是西藏冒险王谜案。

  西藏冒险王,人称冰川哥,在短视频平台上,拥有几百万粉丝,在他去世之后,与他同行的伙伴小左遭到了网友的激烈围攻,被骂成“杀人犯”,原因是,网友们对冰川哥生前发的最后一条视频进行降噪处理,里面疑似出现了令人细思极恐的对话。

  其实,降噪软件技术并不成熟,将普通声音辨认为人声的乌龙,以往也没少犯。再加上当时还有不少其他人证物证,证明视频本身并没有问题。

  合理的讨论,应该是这样的:“虽然有其他证据,但降噪视频的确令人生疑,我们不得不去考虑,冰川哥的死是不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但如果是网暴,那就粗暴多了:“视频都这么明显了,还有什么好洗的?这就是谋杀,警察要是查不出来,就是没有能力,其他的证据都是编出来的。”

  事实就是,专家们最后用专业的工具对视频进行了分析,没有分析出任何人声片段,所谓的细思极恐,真的只是乌龙。

  但还有多少人,依然沉湎在阴谋论中无法自拔,继续对无辜的当事人进行网暴?又还有多少人,在其他大大小小的事件中,充当着类似的角色?

  (3)目的是吸取教训VS只想搞死当事人

  合理讨论和网暴的最后一个关键区别,就是动机

  正确的讨论,永远是对事不对人,目的是从中吸取教训;而网暴,就是发泄为主,不断对当事人开刀,从羞辱他人中得到满足。

  比如,前段时间发生的“清华学姐”事件。

  清华饭堂,一名大一男生不小心用包蹭到了一名女生的臀部,女生在没看清的情况下,一口咬定男生非礼了自己,甚至还没等到第二天查监控,就在社交平台对男生进行网暴。

  第二天监控出来,证实男生的确是无辜的,女生只好灰溜溜删帖和道歉。

  这件事,是一个很好的防止网暴的教育素材,我们可以从中吸取一些教训,凡事要重证据,要用正规的流程和法律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用网暴。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样一个事件,却引发另一场更大规模的网暴,无数人抓住女生的当初的一些不当言论,对她进行讽刺、攻击,还有人在知乎上冒充被冤枉的当事人,称“连死的心都有了”,无数网友加入战斗,曝光她的隐私,令她彻底“社死”。

  网暴别人的人,自己也必须“社死”,这究竟是正义,还是另一场更冠冕堂皇的暴力?

  网络世界太复杂,也许,我们无法阻止网暴的发生,但起码,不要成为那个为网暴添砖加瓦的人吧。

  雪崩时,不要成为那片雪花

  看完分析,相信大家都明白,网暴,是一种单纯的发泄形式,我们永远无法从一场网暴中获得正义和真相。

  纵观这些年来发生过的网暴事件,绝大多数,其实都是杀错好人,事件一反转,键盘侠们纷纷作鸟兽散,寻找下一场网暴。这根本不能称为“发声”,而是利用言论自由对别人处刑,而这些言论,都是会被互联网记住,对无辜当事人造成巨大的精神打击的。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没有杀错好人,被网暴的人的确做错了事情,那这场网暴就是正义的么?同样不是,因为网暴这种形式,本来就是错的。正如罗翔老师引用的那句话:“人无法通过不正义的手段,去实现正义的目标,因为手段是种子,而目的是树。”

  拥有惩罚一个人权力的,永远只能够是法律,一旦今天的人们认同了网暴的手段,明天,就必然会有更多的人打着“正义”的旗号,对别人进行网暴,有可能是你,也有可能是我。

  因此,希望小伙伴们,面对网络上纷纷扰扰的言论时,能够保持理智,冷静分析,而不是被情绪和舆情牵着鼻子走,成为附和网暴的那个人。

  雪崩时,不要成为那片雪花,这大概就是我们在这个复杂的网络世界中,能够给彼此的最有用的建议了。

  - THE END -

  ·作者:玉成,尘世间的一名迷途小书童。

  ·壹点灵,关注个人心理成长,陪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凡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共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再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访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