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事随笔

备考明年考试,可是记忆力好差,不仅记不住今天学的,想不起来已经学过的ヽ(*゚ー゚*)ノ

Alonely  
许艳丽的回答
许艳丽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壹点零心理服务者许艳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描述说,备考明年考试,记忆力差,不仅记不住今天学的,想不起来已经学过的,记东西真是太难了,为此您比较着急,焦虑,是这样吗?
我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想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中,但记不住,有时记得快,忘得也快,着急的时候,感觉脑子都是蒙的状态, 感觉脑子好累。

我们思考一下:之前在学习上采取什么措施没有?
记忆力差,你的专注力都在学习上吗?
你规划有没有设定好?
你内心的需求是什么?

可能你不知道,记不住、记不起来、记不清、记混、记错等现象,在心理学上其实都属于“遗忘”的范畴。

在分享具体记忆方法之前,希望我们在以下几点能够达成一致:

首先,请勿“自我设限”。
这一点很重要。也就是说,有时明明能做到,但因行动前否定自己“我不行”,潜意识受到暗示后,往往真的会“如你所愿”。

其次,请你记住:遗忘是一种必然,人的生理基础决定了人“注定”会遗忘,除非不断地巩固、练习。

因此,请不要在遗忘后自我批评,甚至自我贬低。

心态和方法一样重要。

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记忆遗忘曲线,证实了人类的记忆有规律可循: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遗忘的内容是先多后少的。由此得出7个黄金复习阶段:

学习过后的第20分钟、1小时、2小时、一天、一周、一个月、三个月,由此可以做到终身不忘。

当然,复习频率越高越好。
如果你有条件,可以在记住后的5分钟后重复一遍,20分钟后再重复一遍,1小时后,9小时后,1天后,2天后,5天后,8天后,14天后就会记得更牢。

容易产生的误区

复习频率越高越好 ≠ 复习时间越长越好

这一点能能一定要为大家强调一下:
专门的集中复习一不小心可能弄巧成拙!
第一:生活中,我们集中复习往往发生在考前,为“临时抱佛脚”,大脑启动的是短时记忆,即:记得快,忘得也快。

第二:集中复习大量内容,往往内容与内容之间没有衔接性。

例如,一小时内复习多种不同科目(一会复习英语,一会复习数学)。或一小时专门复习诗词,即便都是诗词,但不同诗词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这样抽空集中大量复习的方法,可能导致记忆混乱。

因此复习讲究的是频繁且精炼(即:每次不贪多,也不必占用过多时间)。

其次,复习不同范畴的内容时,应分开复习,切忌“一口闷”。

当然,仅仅依靠频繁复习是不够的,具体的记忆方法也十分重要。上一期我们提到,内容生涩难懂时,不仅会背得慢,且记不牢。然而现实中,我们面对的恰恰是这些内容。因此,将难记的东西拆解成简单、易“吸收”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分享 心理学领域中常见的记忆方法?

1. 联想法

联想就是将你想要记住的东西和你已知的东西之间形成联系的过程。尽管许多时候,我们的大脑会自动联系相关内容,但还是有局限性的。通过主动联想将原本不相关的两件事物联系在一起,帮助我们记忆。
例:在地理课我们记不住意大利版图时,老师利用联想法告诉我们,意大利的版图其实很像高筒的靴子。靴子和意大利版图没有直接联系,但通过我们在脑海中创造出联系来,记忆的过程就轻松、简单很多。
2. 联系法
这是我个人在背英语单词时最经常用到的方法。即:在脑海中,利用事物的共同特征或相似点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
比如:我们的拼音和英文字母“长得”很相似。可以利用这一点记忆英文单词。
3.图像记忆法
为什么记忆力差的人也可以回想起自己5年前、10年前甚至20年前的一些特别经历呢?
因为这些经历大多让人印象深刻。
例如:经历车祸的人,可能回想起当时受伤者的衣服变红,地上都是掉落的物品,车子的颜色等。
为什么即使是记忆力差的人还能在脑海中再现当时的情景,包括细节呢?
因为它对我们造成了一定的视觉冲击,或是在心理上引起了足够的起伏。当我们看到相关的影像时,这个图像就会自然地出现在脑海中。

因此我们可以在记忆一些东西时,借助相关视频、图片等方法,会好过单一的文字记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现在很多单词软件中会添加图片和视频来帮助记忆单词。

如何落实到背诵中呢?

以我个人为例,一般在背篇幅常的内容时,喜欢结合“听觉记忆法”。

我会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断句,并且,相比别人的音频,用适合自己的语速和声音所录制的内容,更容易记住。(前面我们提到:你越熟悉、越理解需记材料,就会记得越扎实)

录好了音频后,如果条件允许,我会按照“遗忘曲线”的时间节点播放。

时间不允许时,会利用洗漱、吃饭、擦地的碎片时间听录音,既节约时间,也不影响背诵质量。

任何事情都有解决的方法和途径,无论看起来多么困难。

“感到困难”是很主观的概念,而其大多源于“陌生”,再“难”的事情经历多次之后,人们也会从最初的慌乱而变得娴熟,这就是我们的学习力。

希望我的解答能够对您有所启发,如有疑问,可寻求平台专业老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