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施受虐第七讲文字稿:施虐或受虐,都是自保的手段。

作者:宋杨   2020-04-29   2070次阅读   0个赞

 

大家好我是宋杨,今天我们继续讲施受虐第七讲。前面有小伙伴问,“这无意识的传承类似算命,很神奇,不禁让我怀疑两者有没有联系?”确实两者是有联系的,这个联系就在于说如果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讲,我们可以发现在我们的无意识中经常存在一些重复,就比如说重复的关系模式;总是重复做某一类事情,关键是你就明知那一类的事情对自己是有伤害的,但是还是会忍不住的想要去那样做。类似这种行为被称之为无意识重复,它背后有某些动力推动自己去完成这类具有伤害性的行为。那无意识重复是怎么发生的呢?

 

当我们遭遇一个对自己而言的重要事件时,那时候的感觉往往是比较深刻的。也许事情过去了,但是那些感觉依旧在内心深处,被压抑下来。在遇到类似的事件时,早年的感觉再次被激活。比如说如果父母离异,那这个过程中,可能你会产生很多感觉,那些感觉会汇集成一个情绪团,这个情绪团之中会有几种情绪作为主要的这么一个脉络。当然情绪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你的感受,有的人在父母离婚这个位置上,他会觉得说自己被抛弃,有的呢他会觉得说自己很没用,会很伤心、难过...这些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看似缓解下来了,或者说没有再去想这件事。但是它始终在无意识之中留有一个痕迹,这里涉及到原初过程和次级过程,简单理解:原初过程就是第一次在父母离婚时压抑的过程,次级过程是类似事件发生时的过程。当他再经历类似的事件,比如谈恋爱对方跟他分手了,类似制造了一个又被抛弃,再次经历了被抛弃了这么一个场景,这个就称之为次级过程。那么失恋后,有的人他好像表现得异常难受,他可能会在那个过程中想要去自杀、自残、甚至是做出一些伤害他人的行为。这里明显是再次经历“被抛弃”后,曾经被压抑下去的感觉再度复苏,旁人会疑惑“不就是失恋嘛?”所以在这里会明显看到他的过激行为和实际分手带来的刺激表现上的不一致(无意识重复的线索)。

 

为什么要说这个原初过程和这个原初压抑还有这个次级效应,它们实际上是关联在一起的。当早年发生了某类事情刺激很大,那么在类似事情上,无意识的推动下他作出与早年反应类似的行为反应,这就有点儿“三岁定八十”的意思在其中。所以,说起来确实就有点算命的意思。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这属于无意识的强迫性重复。那些使我们痛苦的,对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而非常重要的东西,总是不易舍弃的。一个人在他的生命之中通过无意识地推动再重复的东西其实很多,有很多条线。当你抓住这条线,抓住这个人他无意识重复的东西是什么,类似就可以看到像“算命”一样的东西。不过每个人都有他的主体性,回到前面我们提到的。具有主体性的前提是足够意识化,那么意识化更为清晰,是可以改变自己的那部分无意识重复的。也要强调的是人毕竟不是机器,可知的只是部分。

 

有些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那样一种感觉,就是你会觉得说我这个事情我知道它会变成什么样子,就类似于直觉的东西,那这个地方其实也就是像刚才说到的: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已经搜集了很多的线索,你感受到了,你接收到了很多信号,你把那些信号综合在一起,变成一个答案,这个答案就形成了类似一个直觉性的结果浮现出来,这些都是无意识在运行的证据。比如说有些时候你的朋友跟你八卦朋友和她的老公之间的事情,你可能很快你就会觉得朋友老公有外遇,类似这样一个直觉性的判断。然后完了之后人家问你为什么,你其实也不太说清楚,就是好像是一种直觉。你感受到了,但是有些时候又不太能具体抓住它。机器每一个运算的细节其实都会有记载,有记录,有明确的逻辑,但是人在那个对话的情境下,她跟你说了某件事情,你得到那个直觉性的答案的过程中,其实你能够捕捉到的包含她身上带来的感觉,感觉没法儿通过运算得到,感觉是人与人“相遇”的要素。“感应”到对方,这是属于无意识层面的复杂连接。无意识层面的连接和在无形中会扰动无意识重复,使之变化。

 

无意识重复的内容,主要围绕两个核心展开,一个是“命”,所谓命中带来的东西。父亲母亲是谁,是家中的排行老几,出生在哪儿... 另一个是基于对环境感受到不安全而死死抱住的“救命稻草”,也就是我们习以为常用来保护自己的行为模式、思考习惯、态度....这个地方咱们再延展开来,生命有起点也有终点,你的起点是你的父母,至于说你要把这个过程走成什么样子,是不是要超越他们,这就关乎选择。“选择”是基于足够清晰意识到自己的处境、自己是谁后,才可能改变惯有行为模式等自然发生的。父亲、母亲身上的一些东西会很自然的传递到我们身上,从这部分来讲,人又有点儿像机器,这些便是“出厂设置”。出厂设置很重要,怎么使用它,也很重要。

 

如果想要选择让自己的这个生命之环有一个变化,那首先得有主体性。什么是主体性?首先你得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敲黑板),为什么这样做,你在此刻产生的感觉,这感觉从哪里来,感觉的作用等等,等等和你自己有关的一切(增强自我觉察)。自己就不断的去反思的同时还得去实践,因为只是反思的话,很容易追逐想象。就变成了自己在跟自己玩儿,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闭环,资源有限,出路有限,选择有限。自己跟自己玩儿实际是陷入一个全能(假性自恋)的幻想,多是由于过于害怕外界变化和不确定性而躲避到想象中自我慰藉。人也是有生长周期的,跟植物动物相似,偶尔会回退到自我慰藉的状态中休养生息。如果呆的时间较长,那么就要考虑是否早年的创伤被激活,导致当下无法适应,这里得考虑人格的早年缺失(及时寻求帮助)。在面对现实的过程中,明显会发现想象和现实的不一致性。早年缺失带来的人格缺损会对此有强烈的挫败感,并对现实进行回避。回避的越多,那么便丧失机会去澄清自己的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回避过于严重,亦容易更深的陷入想象中(类似把生活和梦境颠倒)。

 

在生活中,理性和感性的部分就像人的两条腿,得配合行走。施受虐在这里,不与人进行连接的内在施受虐,和在关系中陷入施受虐关系两种情况,前者可以理解成主体在自身内部上演施受虐,后者在关系中上演施受虐,为的都是去建构主体内在秩序、内在连接。所以施受虐也可以看成是在使用施受虐去治愈主体的其一努力,而这种努力的方式并非直面,采用了迂回作战方式。那么也容易在过程中迷失,这类施受虐游戏,一则有些“过渡空间”的意思,不断在无意识的重复上演它,同时也是在无意识中去修复那些心中的伤口。只是这类不直面,有些时候不留神便会制造出困惑主体内核的,与早年创伤相似甚至更为沉痛的创伤。这对主体来讲,是灾难性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反复强调将自己无意识意识化,增加自我觉察的原因。有些时候看似自己是“施受虐”的受害者,而自己也又变成了“施受虐”的帮凶。

 

“施受虐”在家族代际传承中,也会留有相似的关系模式被传承下来。(例子保密,不细述,用另外的例子试以说明)例如你的父亲在做生意最辉煌的时候,突然破产。而当你自己再做生意时,也遭遇相似的事件。这里提示了在无意识中,你认同了父亲的某部分东西,而这部分既是你父亲的盲区,也是你自己的盲区。而无意识中,有些传承并非以语言传递下来,也许会以身体的方式:如家族遗传病。或是相似的关系模式:母亲在婚姻中出轨,你也在婚姻中忍不住出轨。这里的施受虐,指的是在无意识层面,选择性认同了他们的某部分,这部分东西看似并无不妥,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会让你陷入某些麻烦。

 

“麻烦”提示在无意识层面有一个深层的痛苦,推动了你的某个选择,而这个选择引发了“麻烦”。前面也说过,认同是基于爱,而这里爱的后果却是“麻烦”,那么从这个维度说起来,制造出“麻烦”的认同,其后有精神层面的施受虐关系存在。施受虐在爱的层面上,把爱和痛苦等同起来,所以在此爱才会变得这么苦不堪言,它背后还蕴藏着关于不能把爱感知为爱的强烈羞耻感。从性施受虐的关系上来看,给他们带来强烈快感的并非疼痛,而是那些“羞辱”带来的羞耻感再度被唤起的满足。在那刻,他才能够真正感觉到“爱”,他所认为的爱。在此,“羞耻感”成为了施受虐关系的秘密被隐藏下来,它们在必要时被唤起。

 

过于躁狂,就会呈现出很有“主动性”,这时的主动性包含了足量的侵入感和攻击性。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的向外索取、掌控,从性质上来说,有些将自身的需求过度投注在他人处,这类状态倾向于施虐性质的位置。过于抑郁、压抑,就会呈现出相应的“被动性”,这时的被动性更多是压抑了自身的需求,对他人的感觉、想法、对自己的想法等等全部转向自身。形成过多承载的局面,一个人只能背动30斤的大米,他选择背60斤,这类这类状态倾向于自虐性质的受虐位置。所以,这里又提示一个非常重要的讯息,陷入施虐受虐关系或者状态的人,他的边界感是比较模糊的。倾向于融合性的不分你我的状态,不太能够有一个恰当的边界去保护自己及与人相处。

 

在性行为施虐受虐关系中,以鞭打为例,S为什么要通过打对方来获得满足呢?打是一个强烈的刺激,性行为本身以插入和被插入的角度来说,也可以说它是一个侵入和被侵入施虐与受虐的关系形式。那他要去鞭打另外一个人的时候,把这类刺激放大了。多数人在此需要1度的刺激,他也许需要3度或者更多的刺激。这提示出他在感知层面的感受阈限不同,也提示了他对常态情感的亏损。曾经给到他这类情感回应的对象,带来的刺激便是强烈且巨大的。所以普通的刺激并不能让他感受到满足,曾经的某些经验教会他采用施虐行为去获得这类满足。在施虐与受虐关系中,S与M更为融合且互为一体。S的满足通过M的反应带来确定产生,M的满足亦是如此。对疼痛和强烈刺激的追求,带来更加倾向于原始驱力的满足。倾向原始驱力的满足,提示的是人格结构的内在冲突。也正是这个冲突在借用施虐受虐来维持主体内部的平衡,只是其内核有些个人的某些关键无意识在推动它的进行。

 

如果用咱们佛家和道家的讲法来讲,这就是——轮回。当你总是陷入同一类关系之中,总是被抛弃。或者是你总是在谈恋爱的时候总是出轨、劈腿或是被劈腿。或是在一份工作里面,总觉得另外一份工作比较好,整天在想另外一份工作,当你真的去到那个工作的时候,你又会想着其他工作更好...这是小轮回,生死是大轮回。那用精神分析的话来讲,它是无意识重复。换句话说,施虐受虐关系的形成、内在精神施虐受虐的形成,来自于主体(个人)内在对自己借用某些方式进行自我惩罚,通过自己或是假以他人之手去享受痛苦带来的存在感。为什么“享受痛苦带来的存在感”呢?一个人为什么采用这样矛盾的方式去获得存在感呢?这要回溯到他体会存在感的方式,是否总是伴随着痛苦的?

 

自我攻击型的施受虐,他的驱力投注是一个闭环,他自己在自己的想象里面跟自己的想象的另外一个人玩,这个人可能是自己,但是这个“自己”是被异化了的早年重要客体。在曾经的互动中,他在他们身上学会并内化了他们的某些部分组成的这么一个“自己”。这类情况的形成,来自他早年没法儿找到那个可以有回应的客体,所以找到了这么一种方法去保存主体性。这就有点儿自己当自己的父亲母亲的意思在其中,只是借由想象的方式去满足了这部分。

 

要从这类强烈的感觉中抽离出来的,这部分。咱们认真地说,会出现这种状态,为什么呢,因为说这个人。他,更多的他内在结构是处在愉悦的状态,那换句话讲,也就是倾向于融合。这个所谓的融合是什么呢,从我们最初还是一个胚胎的时候,我们是在母亲体内的。那种状态称之为一体,也就可以说是融合的状态。为什么是融合状态呢?他的很多情感和感受的部分,没有进行分化。比如前面说的把爱等同为痛苦,或是以相反的方式表达情感等等。最原始的融合状态,便是母亲和胎儿一体的状态。所以施虐受虐关系中,可以看到大量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淆,同时在孩童身上,当他开心和愤怒时,他都会采用比如砸东西的方式表达自己,这也是感受和情感未分化的表现。那么其中还包含着“占据”,以至于无法完成分化。很简单,孩童具有强大的模仿学习能力,如果你的父亲、母亲很清楚什么是喜欢什么是恨,什么是难过什么是悲伤,那么他传递给你的也会是相应清晰的感知。所以在此是被父亲、母亲、养育者的经验局限住,或者说个人内在的经验被他们的经验给占据了,没有去发展自己的经验。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属于不分彼此,在那样的情况下如果他施虐受虐的成分越浓重、越明显、越所谓的偏离我们常规能够理解的那个范围这就意味着他更加倾向一个一元融合化,更加在口欲的位置像婴儿。那如果稍微好一点,他在那个关系中偶然有这样的一些。施虐受虐,同时这里的施受虐并非身体层面的,这意味着他就接受了一部分的阉割,更加在肛欲的位置是一个孩童。从文明的尺度来讲,我们作为文明人我们是知道打人会犯法,那种更加倾向于原始化的施虐受虐,一元融合更多是在精神层面自己对自己施受虐,二元关系层面更多在关系间去玩这类彼此相互施虐受虐的游戏。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施虐受虐的游戏,更像是一个从融合到分化的过渡游戏,它确实痛苦,痛苦的同时,它也在个人(主体)看来最安全的提供了“营养”。施虐受虐的关系,总比没有关系强。而关系的作用在于打开个人(主体)探索世界的兴趣。所以,施虐受虐也提供了它作用,保护主体不至于在面临强烈冲击时内在崩塌。

 

 

-=宋杨=-

目光如实心理咨询创始人

动力性团体带领者

二级心理咨询师

主修方向:弗洛伊德、拉康精神分析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0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