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爱是将心比心,恨才以牙还牙,两者本质都是交换!

作者:宋杨   2020-05-12   3406次阅读   3个赞

 

最近的一则新闻吸引了我的兴趣,无奈之余,又觉细思极恐。无奈悲剧已成,细思极恐该事件的促成动因。

 

“79岁母亲被亲儿活埋”事件:

 

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58岁的亲生儿子,竟然将79岁的患病母亲,活活埋进墓坑。据报道,5月2日晚,犯罪嫌疑人马某宽用人力车偷偷拉走了母亲王某芳。直至5月3日凌晨,才独自返回家中。妻子追问婆婆的下落,他谎称自己雇车将母亲送到了亲戚家。然而随后他自己也失踪了。妻子觉得蹊跷,于是报警,由此揭开了一场耸人听闻的谋杀。5月5日,民警找到马某宽,他坚称自己雇佣了面包车把母亲送到了亲戚家。民警随即揭穿他,并将其带回派出所盘查。后来见实在瞒不住,马某宽才躲躲闪闪地承认:自己把母亲拉到一个废弃的墓坑活埋了。于是在事发三天后,民警在坑里挖出了这个可怜的老人。庆幸的是,老人命大,除了有点缺氧,生命体征平稳。此事一经爆出,引起全网众怒。

 

此新闻一出,多数人说着:此乃不孝儿,罪恶滔天类的评价,义愤填膺的觉得这儿子简直不是人。对此我有一个疑问:这个母亲曾经是如何对待其儿子,以至于这儿子如此“大逆不道”呢?不禁让我想到一个故事...

 

“小偷和他的母亲”:

 

从前,有个小孩子和他的母亲相依为命地生活着。有一天,小孩子慌慌张张地从学校跑回家里。妈妈看到他慌张的样子,就问他出了什么事。孩子吞吞吐吐地说:“妈妈,今天我看到同学的写字板很漂亮,就……趁他不注意的时候,把写字板偷了回来。我知道这样做不好,可是……” 母亲皱了皱眉头,打断了他的话,说:“谁说这样做不好?反正他又没看见。现在,这写字板就是你的了,这又有什么不好呢?”“真的吗?妈妈,您不怪我?”孩子抬起头问。“当然是真的,我怎么会责怪你呢?走吧,吃饭去!以后啊,你就可以用那个写字板了。”听妈妈这么一说,小孩子才放心地离开了。过了几天,小孩字又从外面带回来一件非常漂亮的外衣。她把衣服地给妈妈,她妈妈拿起来一试:哈,不大不小正合适。她问孩子:“这外衣是从哪里来的?”“我在经过一户人家的时候,看到这户人家正在晒衣服,我看这件不错,心想妈妈穿上一定很好看,就顺手拿回来了。”儿子满不在乎的说。“好,你真能干,下次有机会的话,再多拿几件回来。”母亲抱起儿子,亲了他一下。时间过得真快,孩子渐渐长大了。在母亲的怂恿下,他养成了偷盗的习惯,到处作案,看到什么就偷什么,最后成了个惯偷。小偷的胆子越来越大,这次,他竟钻进了金库,在作案时被当场抓住。他的罪行太大了,法官判他死刑。小偷被押到刑场。他的母亲知道了,跟在后面捶胸痛哭。临死之前,小偷要求让他和母亲说几句悄悄话。母亲走上前把耳朵凑过去,想听听他有什么话说,小偷张开嘴,一口把她的耳朵咬了下来。母亲疼得叫了起来,很不解地骂他不孝,犯了罪,临死前还要咬掉她的耳朵。小偷愤恨地回答说:“我小的时候,在我偷第一个写字板时,你如果揍我一顿,教导我这是不对的,并且让我改正错误的话,我会到今天这地步吗?”

 

原版故事里,讲死刑犯咬掉的是母亲的乳头。大抵是咬掉“乳头”过于少儿不宜或是有伤风雅,所以改成了耳朵。为什么死刑犯要咬掉母亲的乳头呢?母亲的乳房是一个人最初登录这个世界,提供滋养的重要器官。死刑犯咬掉乳头本身,寓意为对滋养器官的攻击,对母亲的攻击。从故事中不难看出,这个死刑犯对母亲有很多怨言。从旁观者的视角来看,我们很难不站在“孝”的位置去指责这个儿子。只是这种站位,就有点站在道德制高点和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意思了。

 

为了理解犯罪本身,我们可能需要调换下视角,站在儿子的角度来体会缘由,已经足够多人从“母亲”的位置来看待这件事,以下再从儿子这个当事人来看一看。为了代入角色,我们问自己一个问题:什么情况下,你想杀死你的母亲,或是咬掉她的乳头?答案不证自明,恨极了的时候。那我们再问自己一个问题:恨极了母亲,那你母亲对你做了什么,会让你想咬掉她的乳头或是杀死她?简单来说:反正不是什么好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爱,是将心比心;恨,才以牙还牙。将心比心和以牙还牙,讲的都是一个东西,那就是——交换,你给我什么我给你什么。用来回答“恨极了母亲,那你母亲对你做了什么,会让你想咬掉她的乳头或是杀死她”,恨极了以至于做出伤害母亲的狠事,不过是以牙还牙罢了。

 

回到这两个故事,活埋母亲的儿子这,“活埋”是一种活活憋死的感觉;咬掉母亲乳头的儿子这,母亲总是溺爱——过度滋养儿子,前者还给母亲的是一种几近死亡的窒息感,后者还给母亲的是破坏那个滋养的器官从而阻断过度滋养——溺爱。两个故事也有一个共性,窒息和溺爱都是没有空间的。窒息属于呼吸的空间被剥夺,溺爱属于不断灌对方滋养没有空间做其他无关的事情。

 

母亲与孩子的相处没有空间,久了就触底反弹。当然这也并非母亲的全责!这里隐性且同等重要的责任在于父亲没能出现。父亲和母亲共同创造了孩子,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所以,当母亲让一个孩子没有空间时,这提示了父亲的缺位!父亲缺位后,母亲的身份也随之滑落,因为孩子不可能只是一个母亲自产自销的。那么与此同时,这个孩子也不再是孩子的位置。同理,当我们看到一个孩子(每个人都是孩子)出现某些问题时,他的父亲母亲发生了什么,是让这个孩子成为当下的样子的深层动因。

 

前文的两个故事中,明显这两个儿子从旁观的角度来说非常不孝,不孝表现为不尊重其母亲。从以牙还牙的角度来说,这母亲曾经也是不尊重儿子才导致的。从“不尊重”的时间线上来看,不尊重一个人,对方大概三种反应,一种是反抗,一种是不反抗,一种是接受。接受不容易酿成祸端,反抗是看得到的显性表达,也许会有些过激举动,多是小摩擦。以上两个故事,算起来是积聚了太久的仇恨和愤怒的触底爆发。很多时候我们在强调“孝道” 的时候,不得不说有时候理解有些偏执。偏执成了“顺从父母”就是孝道的体现,那实际并非如此。

 

“孝道”通过行为呈现出来,被我们辨识为爱父母的确认。孝是一个比较大和抽象的东西,表现为某些行为,但并非意味着这些行为等同于孝道。就像我爱一个人我可能会想要做顿饭给他吃,但是不见得我做很多顿饭就等于我一定爱这个人一样!毕竟有可能,我只是一个厨子啊!所以,孝道确实检验孩子爱父母与否,孩子爱父母的前提也很重要,那就是被尊重!尊重孩子换来尊重,尊重的去爱孩子,属于将心比心,不带尊重的爱孩子,属于侵犯,会慢慢啃噬孩子的灵魂。

 

我们每个人算起来都是从被决定的接受的小孩这个位置长起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时候经历的事情也许忘记了,那些感觉却并不会被遗忘。那些感觉总会在紧要关头,告诉我们自身的真相是什么。比如“79岁母亲被亲儿活埋”,比如“死刑犯咬掉母亲乳头”。值得思考的是:未承受同等痛苦,也不会有动机去报复让对方感受同等痛苦。

 

父亲母亲对每个孩子来讲都是“权威”!拿着权威去要求对方顺从,明显有些仗势欺人的意味。顺从是因为你值得信任,被迫就容易出问题。被迫久了,提示总是被欺负。狗急了都会跳墙,何况人呢。至于关系间到底是“将心比心”还是“以牙还牙”,我想时间自会检验真相。

 

-=宋杨=-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

动力性团体带领者

目光如实心理咨询中心创始人

 

笔者寄语:

我不愿你没有苦痛,只愿你苦痛时仍能坚持。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3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